“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重大论断,3万多字的报告中没有提GDP等数量型指标,这被外界视为“中国发展方式和理念的一大转变”。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经济,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从“看重数量增长”转向“满足好人民新需求”,顿呈“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是拥抱世界的新时代——胸怀天下、立己达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习近平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宣告,展示了世界最大政党深厚的天下情怀。
一个多月后,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以“三个一如既往”阐释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的担当,强调为世界“和平安宁”“共同发展”“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
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切;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从未像今天这样久远。
时间无声,却改变着一切。
当今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到阐述正确义利观……习近平总书记以大国领袖的恢弘视野和战略思维,提出一系列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主张,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方略既定,实践铺展。
从北京出发,跨越高山和大海,习近平主席29次出访,足迹遍及五大洲57个国家以及主要国际和区域组织,里程相当于绕地球14圈;在国内会晤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约290人次……5年来,中国领导人频密的外交日程,标注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崭新坐标。
从安纳伯格庄园到瀛台,从白宫到西湖,从海湖庄园到故宫,元首外交确保中美关系战略稳定;中俄元首20多次会晤,引领战略协作不断深入;倾力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中国为世界拓开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一次次主场外交,展现大国领袖风采,尽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